查看原文
其他

38元一个中药冰淇淋,到底能养什么生?| 新京报快评

梁宇飞 新京报评论
2024-10-31
养生不是盲目跟风,中药餐饮也不能仅仅追求“火一阵子”。
▲资料图:冰淇淋。图/IC photo
文 | 梁宇飞

38元一个中药冰淇淋、52元一个中药面包,最近,一股“万物皆可入中药”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。

据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随着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,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茶饮、面包、冰淇淋等食品饮品销售火爆。但这些要价不菲的中药餐饮,是真有养生功效,还是营销噱头,值得关注。

中医药文化与餐饮融合,既契合了中医“食补不比药补差”的食药同源理论,也探索了中医的现代化生存发展之路。借助中药餐饮这一模式,不但能够普及中医药文化,也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,加速其成果转化。

可与此同时,也有一些门店和开发者选择“蹭”一波热度,拿投资加盟店那一套来经营中药饮食。他们推出中药冰淇淋、中药咖啡、中药甜品等产品,只是为了搞搞营销噱头,却不顾及营养裨补,无疑就“走错了路”。

中医药餐饮之所以能够“火出圈”,其根源在于大众对传统中医的信任,对“老祖宗留下的东西”的敬重。如若一些中药食补起不到“养生效果”,仅是借着这股养生潮流做做投资、看看热闹,必然会透支公众的这一份信任与敬重。

此前,风靡一时的中药酸梅汤曾引发“求购风潮”,许多年轻人也因此走进中药店。有药剂师就提醒,即便是酸梅汤也有禁忌人群,体质虚寒、胃酸偏高、易腹泻者不宜饮用。

同样道理,中医忌寒,罔顾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药冰淇淋,真有养生作用吗?这些看似时髦的中医药餐饮到底具备多少养生价值,消费者一知半解,经营者恐怕也说不出所以然。

“取药物之性,用食物之味,寓医于食,药借食力,可谓药膳。”流传至今的药膳制法和配方,是由前代医者不断研究以及群众长期生活实践得来的,并不是药材和食品的简单杂糅。如果不经过细致研究开发就仓促上阵,商业味道浓过中药味道,反而让中药餐饮该有的“养生属性”打了折扣。

因此,澄清一些常见误区,帮助大众了解中医食疗文化,对解决现下中药餐饮的质疑争论、价格虚高等问题十分重要。经营者通晓医理药理,才能做好中药餐饮,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。大众具备一定的康养知识,才能合理选择中药餐饮产品,找到正确的食补姿势。毕竟,养生不是盲目跟风,中药餐饮也不能仅仅追求“火一阵子”。

这也提醒经营者,要尊重药膳开发的科学规律,不能怎么时髦怎么来,盲目跟风做“热点投资”,否则一旦热度退去,发展便难以为继。面对“中药餐饮热”,消费者同经营者都应秉持理性,让药膳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脚步走得更扎实也更远。
撰稿 / 梁宇飞(媒体人)编辑 / 徐秋颖校对 / 贾宁
推荐阅读:
深挖党员干部违规兼职,大数据大有可为 | 新京报社论
坏牙好牙一起拔,种植牙监管“牙齿”不能软 | 新京报快评
低价代订酒店有“陷阱”,需多方合力来填平 | 新京报快评
1死60伤,德天魔毯事故再给景区“大设备”敲警钟 | 新京报快评
“太原老葛”涉嫌刷单被立案,网红带货不能两头坑 | 新京报快评
欢迎投稿:
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新京报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